解析我國傳感器技術發展方向
報告大廳摘要:傳感器目前已在工業、汽車、環境檢測與醫療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在物聯網領域,傳感器的作用也非常巨大,以恆溫器爲例,溫度與溼度感知都需要 用到相關傳感器去紀錄追蹤變化,這些紀錄的數據將提供給恆溫器做出改變,使家居生活感到。
我們期待的智能時代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而傳感器作爲物聯網的關鍵,更是國內外爭相發力突破的。
傳感器目前已在工業、汽車、環境檢測與醫療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在物聯網領域,傳感器的作用也非常巨大,以恆溫器爲例,溫度與溼度感知都需要用到相關傳感器去紀錄追蹤變化,這些紀錄的數據將提供給恆溫器做出改變,使家居生活感到。
据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7年傳感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傳感器市場產值在1200億元以上,隨着物聯網技術的普及,未來五年傳感器產值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國內目前已有1688家企業從事傳感器的研發與製造,與國外相比,我國在單個傳感器製造技術與傳感器產業規模上都有不小的差距,具體體現在:
1、在感知信息的能力上,國內傳感器技術比國外差。信息感知是傳感技術的根本,在物聯網的智能家居、車聯網與智慧城市領域都需要傳感器的信息感知能力獲取與分析數據,再做出智能反饋。
2、傳感器產業規模小應用少。目前國內已有的傳感器產業大都是基礎技術領域,在高科技、緊密度的傳感器應用上,鮮見國內產品。
3、傳感器行業投資小。作爲小型設備,目前傳感器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在運作,資金弱不重研發因此導致了與國外產品差距進一步拉大。
物聯網的特性決定了未來傳感器技術發展將走向更微型、更智能化的道路,頒佈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裏也指出順應物聯網發展,未來將大力推動智能型傳感器與無線傳感器產品。國內企業要想抓住物聯網機遇就勢必要對傳感器行業進行調整,專注細節嚴謹開發,只有這樣才能縮小與國外企業的差距。